元曲的藝術(shù)價值

2020-10-08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nèi)容  年級 / 8063 0 0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成就上都體現(xiàn)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并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以其獨特的審美特征而獨秀文壇,以其不同于唐詩宋詞的美學風采而成為中國外呢學寶庫中別具一格的體裁,它淋漓酣暢、潑辣直白、詼諧風趣、熱烈尖銳、富于動感,以俗破雅,以俗成趣,語言自由活潑,充滿活力。

  描繪和書寫的對象不限美丑雅俗,表現(xiàn)力豐富寬廣,備受文人青睞,成為元代文學成績最高的體裁之一。

  元曲的特點,前人之述備矣!歸納起來,一共有四:

  民間性

  元曲是人民群眾的戲曲,它與圣殿神曲、宮廷詩劇不同,是市民和農(nóng)人的藝術(shù);其題材極為廣泛,絕不局限于朝政權(quán)位、貴胄家事之類,涉及士農(nóng)工商,婦幼老弱各種人間生活。

  縱觀《元曲三百首》,就是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的作品,也充滿著鄉(xiāng)土氣息。

  白樸的《天凈沙》春、夏、秋、冬,皆明麗可喜;尤其【雙調(diào)?沉醉東風】漁父,可謂是“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紅白鷺沙鷗。傲煞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關(guān)漢卿則是民間戲劇的倡導者、實踐者,史載他“躬踐排場,面傅粉墨,以為我家生活“。王國維認為其”“宮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深刻性

  元曲反映各種社會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態(tài)掩蓋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樣而復雜,既是現(xiàn)實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間普遍的理想。

  在某種意義上講,總共四千多首套曲、小令,猶如四千多面鏡子,將元朝社會境況反映的淋漓盡致。恰恰是“萬花叢里馬(致遠)神仙”,“人間寵辱都參破”。

  難能可貴的是,元雜劇的角色可分為旦、末、凈、外、雜五大類,每大類下又分若干小類,以此把劇中各種人物分為若干類型,以便于帶有程式化的表演。

  例如《竇娥冤》,關(guān)漢卿沒有局限在傳統(tǒng)故事里,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統(tǒng)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形象,使其成為元代被壓迫、被剝削、被損害的婦女的代表,成為元代社會底層善良、堅強而走向反抗的婦女的典型。

  曲折性

  元曲有大悲劇,也有大喜劇,悲與喜相互轉(zhuǎn)換、涵融,追求團圓結(jié)局。

  元雜劇的四大悲劇是指:《竇娥冤》、《漢宮秋》、《梧桐雨》、《趙氏孤兒》。

  《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漢宮秋》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趙氏孤兒》全名《冤報冤趙氏孤兒》或《趙氏孤兒大報仇》。

  紀君祥的《趙氏孤兒》,故事采自《左傳》、《史記?趙世家》和劉向《新序?節(jié)士》、《說苑?復思》等書,作者作了提煉、改造和虛構(gòu)。故事是說春秋時晉國權(quán)臣屠岸賈謀害忠直大臣趙盾,使趙家三百余口滿門抄斬,只趙盾之孫──襁褓中嬰兒被義士程嬰救出。

  屠岸賈發(fā)現(xiàn)有人偷偷救出孤兒后,竟下令殘殺國內(nèi)所有一月以上半歲以下幼兒。程嬰為保全孤兒和全國幼兒,毅然獻出己子冒頂孤兒,其至友公孫杵臼為開脫程嬰救孤之罪,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孤兒由程嬰扶養(yǎng)成人,二十年后,趙氏孤兒手擒屠岸賈,報了血海深仇。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悲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戲劇沖突扣人心弦,氣氛激越慷慨,鞭撻了陰險殘暴行為,歌頌了崇高正義精神。

  藝術(shù)性

  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藝術(shù)硬功將歌、話、舞、斗緊密結(jié)合,虛擬與實演相生,形態(tài)與神理兼?zhèn)洹?/p>

  可以這樣說,元劇是現(xiàn)代戲曲的前身,小令是現(xiàn)代歌曲的雛形。元曲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