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藝術(shù)往往是來源于生活的,當然也高于生活,因此為人們所追捧。當然,也存在一些寫實派的詩人,他們用自己的筆寫出了一首首膾炙人口,但是卻通俗易懂的作品,如岑參便是其中之一。
岑參是唐朝宰相岑文本曾孫,祖籍南陽郡(今屬河南),后徙江陵縣(今湖北荊州市)。岑參小時候生活清貧,刻苦學(xué)習(xí),遍讀經(jīng)史,成為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也是邊塞詩代表人物,與高適并稱“高岑”。由于曾任嘉州(今四川省樂山市)刺史,后人也稱之為“岑嘉州”。
岑參出生在官僚世家,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天寶三載進士及第,走進仕途。在后面的日子里,岑參在仕途中跌跌浮浮幾十年,并在閑暇之余,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經(jīng)典作品,其中便包括了《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對于這首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xiāng)的淚沾濕了雙袖,模糊了面容。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和筆,只能托你幫我給我的家人報個平安。
這首詩寫于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這一年的他,已經(jīng)三十四歲了,但是仕途并不順利。無奈之下,他選擇了辭別長安的妻子,獨自走向了出塞任職的道路。在這漫漫征途之中,躍馬前行,西出陽關(guān),奔赴安西。
也不知道日子過了多久,在通西域的大路上,岑參遇到了一個老朋友,兩人相談甚歡。經(jīng)過一番交談之后,岑參知道對方是要回京述職了,又想到自己的境遇,不禁有些許的感傷,于是便讓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
在這首詩中,“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而“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xiāng)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
整首詩很好理解,但是卻充滿了作者的情感,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卻又不禁令人替作者所哀傷,引人入境。
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