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寫作的過程,是一個將題目具體化的過程。例如題目是“聲音”,一個作者寫的是“在那美麗的秋日午后爸爸在樹下仰頭瞇著眼睛高舉雙手想要接住我時那種溫柔幽默的安慰聲令我感受到了父愛的自然與從容”。 怎樣“做”,才能讓一個抽象、概括、籠統(tǒng)、廣義的詞語變得如此具體、形象、生動、富有情味呢? 我曾經想用引導學生從時間、地點、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物品的顏色、質地、動態(tài)等各個方面為一個題目添加修飾語、限定語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但是效果并不好。當學生對一個題目的感受不夠真切,不夠豐富,不夠深入時,這種感受就具體不起來,文章也就寫不好。 但是,我們卻可以繞一個圈子,通過令感受具體化的方式豐富感受,再通過豐富的感受使得題目具體化。用文學批評的理論解釋這個過程中的心理、思維原理再簡單不過——寫作者在感受題目的過程中進行了題目的再創(chuàng)造,題目背后的某個題材完整地呈現(xiàn)在寫作者的意識之中了。 期中考試的作文試題只有一句話:請以“門其實開著”為題寫一篇文章。學生寫作的內容主要集中于兩類:一是與別人(主要是父母、老師)鬧了矛盾,后來鼓起勇氣去溝通,發(fā)現(xiàn)房門(心門)其實開著;二是自己在學科學習或特長發(fā)展方面遇到了困難,鼓起勇氣繼續(xù)努力,終于取得成功。 表面上看,造成這種題材、思路狹窄的原因是學生生活單調、視野狹窄,但真正的原因卻是學生對題目的感受不夠豐富。 問題怎樣解決呢?可以嘗試用“具體化”的方式引導學生豐富感受,進而使題材具體化、個性化。 教 學 操 作
一
語義具體化:豐富對題目的感受
我先通過語義具體化的方式豐富學生的感受。我利用的是“門”這個詞。
宣布上課后,我說:“我們曾經寫過一篇作文,題目叫‘風’。當時老師講過,有的題目有本義和比喻義兩層意味,寫哪一層需要看題目的要求?!?/p>
同學們表示確有此事。
于是我說:“我還舉過另外一些例子,如路、樹、橋等?!?/p>
學生調皮說:“沒有說‘門’?!?/p>
我說:“每個詞都說到,那真是瞧不起你們了,好像你們不會舉一反三似的。”
學生們頑皮地點了點頭。
我問:“本義的‘門’和比喻義的‘門’,分別有哪些呢?”
我想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盡可有多地說出具體的“門”,讓那種對語義的隱隱約約的感覺具體化起來。這樣,學生對“門”的感受自然也就豐富起來了。
1.感受本義的“門”。
我們先說本義的“門”。
學生說:老師辦公室門、家門、爸媽房門、食堂后廚門、籃球館門、高鐵車門、樓門……
情況還算好。我繼續(xù)用學生經常接觸的門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我說:“還有球門、柜門……”
學生關注到了切近的事物,思維落地了。他們說:廟門、政府大門、柴門、校門、正門、邊門、城門、水門、安全門……
好的寫作思維,一定是與真實的生活感受相結合的。
2.感受比喻義的“門”。
然后我們說比喻義的“門”。
有了前面的思維經歷,學生說得挺豐富:心靈之門、思想之門、思維之門、親情之門、友情之門、體育殿堂之門(籃球之門、足球之門等)、藝術殿堂之門(小提琴、黑管、舞蹈、國畫等)、科學殿堂之門(數(shù)學之門、物理之門、生物之門、化學之門等)、國門、后門、天門、天堂之門、地獄之門、豪門、名門、寒門、命門、熱門、冷門、班門……
3.感受門與門的差別。
透過學生們羅列的思考結果,我注意到學生的思維雖然多樣起來了,但對具體事物的認識并不真切,一是只是“想起”了某種門的名稱,并沒有與這種門相關的材料作為認識的基礎,二是對這種門與那種門的差別并沒有有意識地去區(qū)分。熱熱鬧鬧的課堂背后,學生的感受并不具體,因而這種豐富也不真實。我決定用關聯(lián)具體事實的方式引導學生區(qū)分一種門與另一種門的差別,深刻他們對“門”的感受。
我問:“你們所說的‘心靈之門’與‘思維之門’有何不同?”情緒微醺的孩子們緩緩安靜下來。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于是我重新問:“有沒有這樣的時刻——你從來不曾用某種方法思考過問題,突然嘗試了這種方法,思路通暢了,思想開闊了?!?/p>
學生說有,我請他們舉例子。學生們說了一些上課、做作業(yè)、寫作中思考的事情。
我說:“這其實是你們穿過了思維之門。”
我再問:“有沒有這樣的瞬間,你突然感覺到這樣想或那樣想很舒服,很輕松?”
“退一步頓覺海闊天空?!泵髯姓f。
“看完《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本書后,我覺得自己好強大,更自信了?!卑傉f。
“沖天空大喊幾聲,感覺好輕松?!崩习嗾f。
我說:“這是你穿越了心靈之門,進入了新的思想境界。”
學生靜靜地思考了一會兒以后,我說:“具體地認識‘心靈之門’與‘思維之門’的差別,簡單的辦法是感受與它們相關聯(lián)的某個思維細節(jié)。對一樣一樣的事物的認識總是具體起來,而不是停留在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上,我們的頭腦才會真的豐富起來?!?/p>
學生表示認可。于是,我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回到本次作文題目上。我說:“讓我們把題目中的‘門’字換成具體的門,讓思維具體起來?!?/p>
“校長辦公室之門其實開著。
“籃筐其實敞開著?!?/p>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p>
……
學生們說。
二
材料具體化:豐富對題材的感受
接著,我引導學生具體地、多角度認識自己的寫作材料,用這種方式豐富學生對所寫題材的感受。我利用的是“門其實開著”整個題目。
我問:“‘其實’是什么意思呢?”
作文已經寫過一遍,所以這個問題學生早議論過了。他們說:應該是主觀上認為“門”是關著的,實際上“門”是開著的。
大家看,由于對材料的認識是模糊、含混的,所以雖然經過了剛才的語義豐富化訓練,學生的思維仍然是狹窄的、單一的——必須得通過具體材料具體認識的方式,豐富學生對題材的感受,才能打破僵局。
1.“門”開著還是關著。
我問:“‘門’一定是關著的嗎?”我指了指教室打開的門。
學生頓時有了感覺:還有一種意思是“門”本來就一直開著,人可以隨時出入。有人一直大大方方地按自己的想法出入,可有人到現(xiàn)在也不敢、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出入。
我讓學生舉例子。
一名學生說:爸爸媽媽從來對我百依百順,可是我想學二胡就是張不開口。結果有一次我一說,爸爸就幫我報了一個班。
一名學生說:打籃球時,我總想嘗試一下扣籃,也沒有誰說不讓我扣,有一次我扣了一下,沒成功,可是也沒人笑我,從此我就經常扣籃玩了。
一名學生說:我寫周記時,一直沒用老師教過的方法,而是用自己的方法寫,到現(xiàn)在老師都一直說我寫得好。
一名學生說:我走到樓門前時,以為樓門是關著的,一拉卻是開著的,原來老爸早就在樓上望著,一等我走近,就跑去把門打開了。
多好,通過材料具體化的方式,我成功地幫助學生打開了另一種思路。
2.誰開“門”。
可是我并不滿足。我再問:“只可以寫你出入別人的‘門’,不可以寫別人出入你的‘門’嗎?”
學生再次“頓悟”:當然可以。
我請學生舉例子。
一名學生說:有一次和爸爸鬧矛盾,摔門進了屋,可是知道爸爸會來哄自己,于是沒有鎖門。過了一會兒爸爸來敲門,我就故意大聲說“門沒關”……
一名學生說:我和死黨鬧了矛盾,但是從沒想過要絕交,就等著對方來“投降”,所以對方一和我說話,我馬上就忘了前面的恩怨情仇……
3. 進“門”與出“門”。
我還不滿足,繼續(xù)問:“還可以從哪一個方向思考呢?”
學生看起來好像“沒辦法”回答了,于是我走到門邊,背對著門,退出了教室。
我又走回教室,問:“‘門’,一定在前面嗎?”
“退出的門其實開著。”一名學生說。
“換一個‘門’——退了這個門,再進另外一個門,也是一種思路?!庇忠幻麑W生說。
我請學生舉例子。
“劉翔原來是跳遠選手,勇敢地退出了跳遠項目,改練跨欄,終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原來報數(shù)學競賽班,跟得好辛苦,現(xiàn)在進入了深度閱讀班,感覺好快樂?!?/p>
學生說。
4.“關門”不行嗎?
我再問:“‘關門’不行嗎?——以為門是‘關’著的,其實它是開著的,現(xiàn)在需要把它關上?!?/p>
學生們正在興頭上,紛紛說:“也行?!?/p>
一名學生說:“我感覺到這樣想、這樣寫也行,但是想不出有什么具體的材料,誰能舉個例子?”她這樣一問,教室里靜了下來。
只好由我來舉例子。我說:“某同學一挨班干部批評,就跑到我辦公室哭鼻子,我一心軟就找班干部說情……”
一名學生反應了過來,說:“班級制訂了班規(guī)可是老師和某同學卻不遵守,班級紀律之門看似關著,其實開著,我們要把它關上?!?/p>
“某同學”臉紅紅的,大聲說:“我早就不去辦公室哭了,我現(xiàn)在自己在沒人的地方哭?!蓖瑢W們都笑起來。
“現(xiàn)在,請大家從不同角度具體思考一下自己的材料,看看能否發(fā)現(xiàn)新的思路?”我說。
“逆向思考之門其實開著?!?/p>
“積極面對生活,別總往壞處想——關閉自卑之門。”
“心靈之門其實開著,我的思想隨時可以穿越……”
學生說。
我覺得他們說得仍然不夠明確。這種浮于材料表面的、籠統(tǒng)的表達,可能意味著他們還不能在多種多樣、紛繁復雜的思緒中發(fā)現(xiàn)最有價值的的東西。
為了克服這種缺點,我提出了能夠引導學生把思維扎進具體材料的表達要求:“再具體一些——是什么材料,就說什么材料。”
“蝴蝶世界的大門敞開著,我要一直研究蝴蝶?!?/p>
“堅定地退出手機游戲群,不再玩手機游戲?!?/p>
“明確宣布與×××斷交,徹底關閉壞思想入侵之門。”
“用我自己的方式每天寫一首詩,詩歌殿堂的大門其實開著?!?/p>
認識具體的材料,需要從具體的角度進入。要想找到適合的角度,就得習慣于從不同的角度考查具體的材料,在這個對材料的認識由朦朧到具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想像到學生的思想是怎樣層層深入,越來越豐富,并因豐富、深刻而更加具體起來的。
三
思想感情具體化:豐富對思想感情的感受
接下來,我從品味材料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豐富學生的感受。我利用的是學生作文中的材料。
我問:“你們所寫的材料,能表達什么思想感情呢?”
明仔寫的是他發(fā)表了一篇寫校長的文章后,勇敢地去校長辦公室向校長贈送雜志,并請校長指點寫作方法的事情。
我問明仔:“這件事讓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明仔說:“敲開校長辦公室的門,要足夠勇敢?!?/p>
明仔的思路緊扣著試題標題、緊扣著題目要求,這是沒錯的,這是考場寫作應有的思考方式。
是,如果只是這么想,文章所能傳達的思想內容也必然是單薄的,好好的題材浪費了。而且,這種思維方式對明仔思想感情的發(fā)育也是不利的。
我先說:“你實際上需要的,不只是勇氣,還有向前輩請教的誠心、熱情?!?/p>
明仔想了想,認同了我的說法。于是他把上述的說法改成了這樣:足夠的激情促使我勇敢地敲開了校長室的門,我認真地聽校長給我點評作文,收獲很大。
我又說:“驅動你敲開校長辦公室門的,也不僅僅是誠心、熱情……”
明仔有點跟不上我的思路了。于是,我請明仔拿出他向校長請教時,校長為他的作文所寫的批語。我把批語念了一遍,同學們聽得很認真,為一個校長如此細致地批閱學生的作文而感動。
我問明仔:“你能把當時的經過講給大家聽嗎?”
明仔講起來,講得挺細致。在這種面對全班同學的口頭講述中,明仔比寫文章時更動情,我們都聽出、看出了他豐富的感受。
這時我說:“對于要傳達的思想感情來說,你這篇文章有兩個方面要修改:一是在行文中要滲透你豐富的感情,二是重新提煉本文的中心?!?/p>
說完,我示意大家不要出聲,讓明仔想了一會兒。
明仔說:“我明白了。在敘事過程中,我應該把我當時的思想感情充分地寫出來,結尾也不能為了扣題,就籠統(tǒng)地說一句敲開校長辦公室的門要勇敢、熱情、誠心之類的話,而是應該寫我在事件中認識到的具體道理?!?/p>
我表示肯定,大家也都信服地點頭。
“你準備怎么改呢?”我問。
“其實,我當時的想法是很復雜的。在敲門前,我不是怕,而是猶豫。我想,如果校長當時在處理重要的事情,我敲門會不會影響他?我還想,請教寫作的事情應該找語文老師。但是您又曾說,寫完文章后可以請當事人看一看,當事人在事件中的感受,當事人對文章的評價,會更有利于我對題材的認識,這又讓我又充滿了渴望,覺得向當事人校長請教是很神秘、很新鮮的事情。我還想,校長是個理科生,如果不會評作文那可怎么辦……”明仔就這樣講述著,他感情的閘門打開了,潛意識中那種豐富、深刻但是如果不理會就會消失的感情因素,豐富了他的感受,此時,他自己成了他的觀察、感受對象。
“那么,在文章的結尾,你應該用怎樣的語句,集中地傳達你的思想認識呢?”對于考場作文,我認為卒章顯志是比較穩(wěn)妥的寫法,所以這樣問明仔。
明仔說:“現(xiàn)在我想寫這樣幾句話:時光在校長柔和的聲音中流逝,在校長的教誨聲中,我長大了。我意識到,在知識的世界中沒有一道門是關著的,你想學習就敲門而入吧,門內的智者一直在等你。”
我請所有學生品味自己作文中的材料,回味所寫事情的過程,把自己當作感受的對象,品味自己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p>
學生的感受扎進了具體的材料中,很快有了真實豐富的體驗,思想終于突破了“信心”“勇氣”這些概念的束縛。
“我一套又一套地刷著數(shù)學題,一遍又一遍地對比題與題之間的差別,終于明白,細致的思考來自于心靈深處對數(shù)學的熱愛,帶著這種熱愛,我敲開了數(shù)學之門,走向庭院深處?!?/p>
“在那高高的籃筐下,我右手持球,奔跑,起跳,向著陽光,飛騰,向著天空,我迅速扣壓手腕,靈活的技巧讓我內心無比自由,就讓我用這顆無拘無束的心,盡情地感受籃球的快樂吧?!?/p>
“我終于明白,信任朋友不是一種交朋友的技巧,而是一種基本品德……”
“打開××實驗之門,需要足夠的經驗?!?/p>
“你有多執(zhí)著,你就有多大收獲?!?/p>
“溝通,需要勇氣,溝通,需要智慧。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友情之門就會永遠向你敞開?!?/p>
具體地感受材料中的思想感情的,豐富了學生的思想感情層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更令我喜悅的是,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讓明仔和同學們學會了品味事件中人的思想感情變化,也教會了明仔和孩子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體味思想感情,而不是總站在自己這一邊。
(摘自“水先生的語文生活”微信公眾號)
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