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時,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杰,他曾在一年之內(nèi),裁決了一萬七千多人的罪名。在江南當巡撫使時,他率先追查各地來歷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廟宇,以破除人們的迷信;在擔任預(yù)州刺史時,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獲得清白。他的政績深得老百姓的好評,是一名剛正清廉的好官。
武則天在位的時候,狄仁杰雖然受到奸臣的陷害,被降級為于江村小官,但是因為他一向深得百姓的擁戴,其它官員也都支持他,所以不久又重回朝廷當宰相。有一次,武則天請他推薦一個尚書郎,他毫不避嫌地推舉自己的兒子擔任這個職位。當時,有人聽到狄仁杰舉薦自己的親人,就嘲諷他:天下桃李賢才,似乎都出于你的門下。但事后證明,他并不是基于個人情感推薦,而是他的兒子真的有才能。
“桃李滿天下”的出處說法不一。甘肅師大所編《漢語成語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認為出自《資治通鑒·唐則天后久視元年》:“或謂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睆垑劭抵骶幍摹缎戮幊烧Z多用詞典》(金盾出版社,1991年出版)則認為出自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1998年10月23日《郴州日報》所載《“桃李滿天下”典出何故》,認為“桃李滿天下”典出唐太宗李世民給王通御賜的金字匾額。
其實,“桃李滿天下”的“桃李”,出自西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所樹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后種?!贝呵飼r,魏國大臣子質(zhì),得勢時提拔了一批專門投其所好恭維奉承他的人,后來子質(zhì)獲罪逃到北方,遇見故友簡子,傷感地說他遇難無人幫助,今后再也不培養(yǎng)人了。上述《韓詩外傳》上的那段話,就是簡子回答子質(zhì)的。意思是: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會感恩報德。這就如同栽培桃李的人,夏天可以在樹下乘涼,秋天可以吃到甘甜的果實;而種植蒺藜的人,夏天不能采到它的葉子,秋天只能被荊棘所刺。關(guān)鍵在于所栽培的是什么樹。你所種的都是些蒺藜,提拔的全是阿諛奉承之徒,他們怎么會幫你呢?所以君子培養(yǎng)人才一定要像栽樹一樣先選擇好對象然后精心培育。簡子用生動的比喻批評了子質(zhì)不識人的錯誤。后來人們就把培養(yǎng)人才叫做“樹人”,把培養(yǎng)提拔的優(yōu)秀人才叫做“桃李”。
“桃李”的典故,古詩文中常見。唐李白《書情贈蔡舍人雄》:“太階得夔龍,桃李滿中原。”唐劉禹錫《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后詩因而繼和》:“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明李東陽《胡忠安公挽詩四十韻》:“桃李當時盛,葭莩后代連?!薄疤依顫M天下”亦作“桃李遍天下”,都比喻老師培養(yǎng)了很多優(yōu)秀學(xué)生。明焦竑《玉堂叢語·薦舉》:“楊一清于時政最稱為干練……愛樂賢士大夫,朝有所知,夕即登薦,以是桃李遍天下?!庇谩疤依睢睒?gòu)成的成語還有:桃李春風(fēng),比喻學(xué)生受到良師的教誨;桃李門墻,比喻生徒眾多的師門;桃李之教,喻指老師的教誨。宋楊萬里《送劉童子》詩:“長成來奏三千牘,桃李春風(fēng)冠集英?!泵鳒@祖《牡丹亭·閨塾》:“桃李門墻,險把負荊人嚇煞?!庇滞瑫堆訋煛罚骸敖袢占?,來拜了先生。學(xué)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煩桃李之教?!?/p>
上述事實證明,“桃李滿天下”等都是典故“桃李”的衍變。窮源溯流,《韓詩外傳》是源,白居易、《資治通鑒》語等都是流。
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