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殘痕,心中的警鐘

2025-10-25 19:04 發(fā)布

鄂托克旗棋盤井第二小學(xué) / 石普菡(指導(dǎo)老師:王小河)

當(dāng)語文課本的書頁翻到“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那些文字里的火光與破碎,像一把輕錘,敲在我的心上。 課本里說,圓明園曾是“萬園之園”。我想象著清晨的露珠滾落在漢白玉欄桿上,西洋樓的玻璃瓦在陽光下閃著光,廊下的銅鐘隨著風(fēng)輕輕搖晃;想象著園子里藏著的青銅禮器,紋路里刻著商周的月光;藏著的書畫長卷,筆墨間飄著唐宋的墨香;還有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在亭臺間靜靜陳列,像在訴說著不同文明的相遇。這座園子,是古人用智慧和心血織成的夢,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明交融的見證。 可這個夢,在1860年的秋天被野蠻撕碎。當(dāng)英法聯(lián)軍的鐵蹄踏入園中,貪婪的目光盯上了每一件珍寶。他們把能拿走的文物統(tǒng)統(tǒng)裝車,大到青銅鼎,小到珍珠釵,連園里的石獅都沒能幸免;拿不走的,就用錘子砸、用火燒,把千年的文明成果當(dāng)成玩物肆意毀壞。最后,一把大火從清晨燒到深夜,濃煙籠罩著北京城,火光映紅了半邊天。那些雕梁畫棟在火中坍塌,那些奇花異草在煙中枯萎,曾經(jīng)的萬園之園,變成了一片斷壁殘垣。 看著課本的插圖,那些孤零零的石柱,它們像沉默的巨人,堅守在廢墟上。老師告訴我們,圓明園的毀滅,是因為當(dāng)時的中國太弱小,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讓我想起爺爺常說的,他小時候沒書讀,國家連自己的文物都保護不了;而現(xiàn)在,我們有明亮的教室,有強大的祖國,再也沒人能欺負(fù)我們??赡切┍粨屪叩奈奈?,還有很多沒能回家——有的在外國博物館里孤零零地陳列,有的流落在民間不知所蹤。 圓明園的殘垣還立在那里,它不再只是一座園子的遺跡,更像一座警鐘,提醒著我們: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不必沉溺于過去的傷痛,但必須記住這段歷史——記住那些被毀滅的文明,記住“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xùn)。 從今天起,我要更認(rèn)真地讀書,把知識變成力量;我要好好學(xué)歷史,讓文明的記憶在心里扎根。我相信,只要我們少年強,國家就會強;只要我們守護好文明的火種,那些曾經(jīng)失去的、遺憾的,終將在我們手中以更好的方式重現(xiàn)。圓明園的傷痕會永遠(yuǎn)存在,但它更會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讓我們帶著先輩的期望,把祖國建設(shè)得更強大、更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