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與“稷”
“社稷”并非一物,而是分指兩位神靈——土地之神和谷物之神。

“不孝有三 無后為大”普遍遭誤解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是孟子在評價舜結(jié)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少林武術(shù)的起源
印度高僧達摩在嵩山的這套健身術(shù),后經(jīng)歷代長期演練、綜合、充實、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拳術(shù),武術(shù)上總稱“少林拳”。

"三更"和"夜半"
我們常會聽到年長的人說“三更半夜”。其實,這四個字中就承襲了古人的兩種計時法?!叭焙汀耙拱搿逼鋵嵤且粋€時辰的兩種不同叫法。

《春秋》為何用季節(jié)命名?
關(guān)于《春秋》命名的三種說法。

少林寺名的來歷
?嵩山被譽為我國歷史發(fā)展的“博物館”,它的一花一木皆有傳說,一磚一瓦都有來歷。位于嵩山西麓的“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其名在民間就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為什么是上廁所、下廚房?
上廁所、下廚房?下廁所、上廚房?

“衣冠禽獸”原是褒義 代指“當官的”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其貶義之稱,最早見于明末陳汝元所著《金蓮記》一書。清代以后,“衣冠禽獸”一語遂用做貶義,泛指外表衣帽整齊,行為卻如禽獸的人,比喻其道德敗壞。

如何區(qū)別古代人的稱謂?
古代的人有各種稱謂,包括字、號等。那么如何區(qū)別古代人的稱謂?

我國最早的詩歌是哪首?
中國的詩歌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據(jù)《吳越春秋》記載,春秋末年越國的國君勾踐向楚國的射箭能手陳音,詢問弓彈的道理,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一首民歌(彈歌)。